隐形的重男轻女式偏心,会将儿子“养废”,女儿“推远”_余千梦

时间:2020-11-02 23:02来源:搜狐网作者:情感两性学点击:

导读:
扫描关注公众号

文|张平

插图|来自网络

01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性别原罪”这个词,但是在重男轻女的家庭之中,这个词语的应用可谓是根深蒂固。

换而言之,它的深层意义是指赞同“性别原罪”的家庭,把培养女孩等同于一种亏本的投资,要不断的在擦身上深挖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才无愧于自己的“养育”。

而儿子再没有出息,再没有基本的生活技能,都是父母心中的顶梁柱,是自己老去之后的唯一依靠,要比女儿强上百倍千倍。

最近看了一部很有时代感的短篇《余千梦》,讲述的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计划生育背景下,为了生男孩而怀二胎妈妈带着女儿共同躲藏、生活在乡下的故事。

影片中的情感很是纠结,我将其归为三组情感分支:

第一是未出镜的爸爸和奶奶,他们代表着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

爸爸的形象是通过一通电话来表现的,即得知怀的是男孩之后的激动言辞;而奶奶的形象是通过余千梦的语言和形象来刻画的,“跟着奶奶连土豆都吃不上”,以及余千梦和奶奶共同生活时披头散发的“野孩子”形象。

02

第二是余千梦的妈妈,她代表的是在重男轻女思想下不得不屈服的人物形象。

初来乡下时,余千梦在妈妈的照顾下形象的大幅改变;余千梦问妈妈,是不是你们只喜欢男孩时,妈妈说“千梦要好好读书,以后比男孩子还有出息……”,还有一个细节是余千梦的妈妈多次在削土豆皮的手,这些都毫无保留地诠释着一个妈妈对女儿的爱。

纠结的点在于,余千梦的妈妈在确认怀了男孩时格外珍惜激动地冲电话喊着:这下好了,再没人说我生的是赔钱货了……;以及她害怕被人查到,不顾一个小女孩的弱小害怕,让千梦黑天了再回家,回到家做作业的时候也不敢点灯等等。

第三是深受其害,被不公对待又深陷自我怀疑之中的的余千梦。

爆发点在于每次都考第一名的余千梦,在这次考试中虽然总成绩最高,却被班里因为有独生子女证而加分的同学压了一头,委屈的成为了第二名,失去了到好学校的机会。

余千梦在看榜时的哭诉“我不要弟弟,我要第一名”

被路过的大人听到,当晚就有组织上门来抓余千梦的妈妈去打胎,余妈妈再向千梦求助的时候,门外一句:你女儿都告诉我们了……打破了余妈妈最后的抵抗和她与千梦之间的母女之情……

影片到这儿戛然而止,给我们留下无尽的遐想。

03

也许余千梦今后的成长会复制《安家》里的房似锦,《欢乐颂》里的樊胜美,《都挺好》里的苏明玉,也许,还不如。

可你回过头来看看,这些剧中有哪个“重男轻女”家庭培养出来的儿子是优秀的,有担当的?多是自己自足都难以维持,惹是生非的主。

现代社会开明,很多地区重男轻女现象不再那样明显,女孩也吃得饱穿的暖、有书念,可是遇到大事你再看,多是以保全儿子的利益为首要。

这种,才让一直处于家庭温情中的女性,最为措手不及和无法接受。

就以《都挺好》为例,赵美兰为了自己的两个儿子可谓是鞠躬尽瘁,两次卖房,第一次是为了凑钱送大儿子留学,第二次是为了老二结婚。而作为小女儿的苏明玉却被无视优秀的学习成绩,而只能上师范类学校为家里省钱。

而家里老大看似人品持重,却是一个没能力承受打击,遇事就怂的主;老二更不用说了,脾气暴又啃老,完全没有什么生活能力。

所以,很多时候“重男轻女”毁灭的不仅仅是你那个弱小无助的女儿,还有他们看得如鱼眼珠一样的儿子。

04

父母总是不自觉地偏向其中一个子女,这几乎成了非独家庭的一个定律。即使是父母想要一碗水端平也很难实现,两个孩子性格不同不是复制品,而人即使是父母也总会有自己的偏好。

阿德勒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的确,一个人童年时期留下的心理创伤,就难治愈,也许不会时常显现,但却会一直隐藏在心底深处,会像梦魇一样,伴随一生随时开启。

而那些重男轻女的家庭,父母每一次对女儿的不公平,即使是“隐形”的,都会像是一把尖刀,狠狠刺进了女孩的心里,随之带来的伤害就是一辈子的心冷、无助和自我怀疑。

我想告诉曾经被忽视的女孩子一句话:面对生活要努力、理性,不敏感,要过得比家里所有人过得都好,同时也要对他们“心狠”一些,不要让他们肆无忌惮地压榨你。不念过往,不畏将来。

--END--

作者简介:张平,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知名情感自媒体。我有酒,你有故事吗?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标签

乖乖儿网-中国母婴行业门户网站

Copyright © 2007-2030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0054560号-2 联系QQ:2170454539  邮箱地址:2170454539@qq.com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