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实验发现的残酷结论:家里有钱的孩子,比你有钱更比你聪明_父母

时间:2020-04-01 11:25来源:搜狐网作者:父母堂点击:

导读:
扫描关注公众号

如果观察一下现在学校里的孩子,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小学,会发现这样一个非常残酷的现实:家里有钱的孩子更聪明。并且,这个结论还确实得到了心理学追踪实验的验证。

1

家庭条件好的孩子

智商更高

背后的真相是…

在20多年前,堪萨斯大学的两名儿童心理学家李斯莉Todd Risley和哈特Betty Hart,曾对42个来自不同社会以及经济背景的家庭进行了研究。

他们从孩子9个月开始,一直跟踪记录到3岁,重点考察了这些家庭共计数百小时的亲子互动情况。3年中的每个月,研究者都在每个家庭内部拍摄1小时的录像,记录孩子和家长的互动过程。

调查显示: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智商普遍偏低。

父母接受过高等教育,较好家庭背景的孩子,平均每小时接收2153个单词量;
工薪阶层家庭的孩子,平均每小时接收1251个单词量;
靠领取社会救济生活的家庭的孩子,平均每小时只接收616个单词量。

↑ 词汇量差异随着年龄增长不断被放大

等到孩子4岁时,这样的差距累计起来大约相差了3000万个词汇量。

其实,也就是说,决定智商的虽然不是“钱”本身,但家庭经济条件更好的父母,跟孩子说更多的话,父母与孩子交谈的时间长短决定了孩子的智商。

在研究调查中发现,经常与父母交谈的孩子,语言能力远远高于交谈少的孩子,并且IQ测试分数也更高。6年后研究者们对孩子进行回访,能力强的那些孩子在9-10岁时,在学校的表现也更好。

亲子互动密切、积极交谈的家庭,和亲子互动不多、更倾向于敷衍交流的家庭,形成了显著区别。高收入家庭的父母更倾向于与孩子交谈多种多样的话题,使孩子一出生就处于一个语言丰富的正面环境中。

西方国家的这些早年研究会更加直接地揭示阶层差异性,似乎在告诉人们“寒门再难出贵子”,并且这项调查看起来是在说幼儿的语言发展阶段,有的人会说: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有些语言能力发育地早,有些孩子发育地晚。

但其背后,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父母的话语在孩子的发展中可以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

2

很多父母输在了

不会和孩子好好说话

经常有家长给我们留言,问为什么孩子变得和自己不亲近了、孩子不爱和大人交流、不知道他们到底在想什么……

生活中,很多父母,输在了不会和孩子好好说话上。

在高分心理学著作《中毒的父母》中,有这样一句话:

“小孩是不会区分事实和笑话的,他们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知乎上有个问题:为什么现在孩子不喜欢和大人交心聊天了?一位读者跟我们分享了她的童年故事:

父母都是我小学的老师,对我期望很高。每次我成绩不用拿回家给他们看,他们就早就自己去查了,每次出成绩的那几天,放学我出校门,看我爸的脸色,就知道回家会不会被训。他们常跟我说的一句话就是“你太令我失望了。”
这句话我不知道听过多少次,作文比赛没得奖,你太令我失望了;奥数比赛没得奖,你太令我失望了;期末考试没考到班级前几名,你太令我失望了......后来渐渐地,我很多事情都不会和他们讲了,亲子间的交流也少了很多,就怕听到那句:你太令我失望了。

孩子会不会和家长交心是由家长所说的话决定的,有一些家长有那种让孩子愿意讲出心里话的能力,他们值得信任,不会揭孩子痛处,愿意接触新事物,喜欢信任并鼓励孩子而不是批评与打压,喜欢和孩子一起讨论问题,得出结论,而不是强迫孩子接受什么。

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是父母的骄傲,如果父母总是说一些打击、贬低的话,孩子感受不到信任,就会产生自我怀疑,变得胆小、敏感。

懂得鼓励、平等地和孩子交流,孩子也会更有底气和勇气去接受未知的挑战和机遇。

父母的嘴,决定了孩子的路。

3

会好好说话的父母

更能养出聪明的孩子

聪明又吸引人的孩子到底是哪方面优秀?有一位在幼儿园从教20年的老师说:发现优秀的孩子都有个共同点,他们大体是很会表达的,从一开始就能够让老师明白并且发现他们的需求,实现自己的想法。

孩子之间的差距,并不只是单纯地智商上的差距或者家庭条件上的不同。细节决定成败,家长与孩子直接每天的对话、互动、沟通……看似微不足道,但这些点滴像是一块块拼图,逐渐影响了孩子的整个未来。

想要让孩子大脑发育,父母与子女的沟通方式是相当重要的。

针对这一问题,哈佛大学和其他名校也成立研究小组,在波士顿地区,对30多名4岁和6岁的儿童进行了研究。

研究小组在回顾孩子在家里与父母互动时的录音后发现,孩子和父母交谈的频率越高,在孩子大脑中与语言有关的领域的活动就越活跃,而互动较少的孩子,语言技能和大脑反应差。

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方式,影响孩子了大脑发育。会好好说话的父母,更能养出聪明的孩子。

当我们想通过给孩子强行灌输学习内容,想尽办法去弥补“3000万字的差距”时,不如更多地去和孩子进行优质的互动交流,因为后者对孩子大脑发育影响更大。

最后给各位家长几个沟通小技巧:

① 多使用第一人称描述事实

跟孩子说话时,使用第二人称“你”进行沟通时,更像是命令、批评和要求的语气,会让孩子感受到否定和指责。而多使用第一人称作为开头“我看到......”“我感觉......”等以第一人称开始的对话,会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② 表达自己的诉求而不是情绪

“你怎么又做错了。”

“我告诉过你多少遍……”

“怎么说都不听。”

以上述的对话为例,当我们说这些话时,实际上向孩子表达的是自己着急、愤怒、委屈等的情绪。

对孩子生气很容易,但表达愤怒很难,因为真正要表达的是一种需求。在生气前弄明白是为什么而生气,自己的内在需求是什么,然后再去表达需求,而不是表达负面情绪,去一味地指责孩子的不乖惹你生气。

“我看到你在玩手机,我感觉有点着急,怕你完成不了作业。” 这样具有建设性的对话,让孩子更有可能去思考如何解决当下的问题。

③ 对孩子的提问进行发散性引导

孩子都喜欢问问题,怎么去回答也有技巧:

“植物是怎么长出来的?”

“还记得我们上次一起种的小番茄吗?”

(不直接给出答案:是种子发芽长出来的。)

如果孩子记得种小番茄的事情,再告诉TA,小番茄的种子会发芽,之后会长出叶子……

回答这些问题时不能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要学会巧妙地回答,调动孩子大脑的积极性。通过给出思考的线索,孩子会慢慢得到启发。

孩子都是社交型学习者,合理的交流也是开发智力的一种方式。

父母对孩子说话的方式、语气、态度,构建了他们的情感世界,影响着孩子的情商、智商、气质、修养……

父母会好好说话,是孩子的福气,更是一种教育的智慧。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标签

乖乖儿网-中国母婴行业门户网站

Copyright © 2007-2030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粤ICP备10054560号-6 联系QQ:2170454539  邮箱地址:2170454539@qq.com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