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禁上初中前的孩子单独与别的孩子玩,是当今

时间:2019-11-04 22:06来源:未知作者:admin点击:

导读:
扫描关注公众号

在我们小时候,童年就是和一群同村的孩子泥里摸鱼、水里捉虾、树上打鸟捕蝉、地里偷瓜偷番薯,拿着棉树枝干当玩具枪“打仗”等。就连上学放学都是每天三五成群、四五结队地一起走。

那时候大家都住在农村,人与人的关系比较紧密,村里谁家冒烟很快全村都知道了。父母们整天忙活,孩子基本是不管的,就让他们和伙伴整天没头没脑地疯玩去。

但是有一次,我却差点淹死了。那是有一次看到其他孩子去河里洗澡,我不会游泳,就站在岸边眼巴巴艳羡地看,以为水里那个是石头,结果脚一踩空,就掉河里了,其他孩子已经游远了,幸好路过一个同村的大人,看到后赶快把我救了起来。

这并不是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如果现在情况还是和从前一样,即使有一些孩子会因意外而伤亡,我也不会写这篇文章。但是今天,我必须非常郑重地告诫所有父母和家长:最好,严禁你的孩子在上初中之前单独和别的孩子玩。

我并不是第一个提出这种想法的人,据我所知,至少有两个人早已提出过,并把这种思想写进了书里刻进了史册,进行过大范围的传播。

一个是19世纪著名天才卡尔·威特的父亲老卡尔·威特。

老威特的想法是这样的,他在《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中告诉人们:

成长中的孩子不具备选择环境的能力,如果纵任不管,他们就会不加辨别地和坏孩子一起玩,容易沾染各种坏习气。他经常看到许多孩子在路旁聚众赌博,还经常为相互斗殴的孩子疏导和劝解。

而且,小孩子往往意识不到自己做的事有什么危险性,他们常会把石头、沙子等东西扔向对方还觉得好玩,结果往往造成他人比如流鼻血、把眼睛等重要器官打坏而致残。

老威特说:当我看到那些瞎眼睛、破了相、少指头、坏了脚的孩子时心里非常难过,我常常问询他们致残的原因,结果大多都是在玩耍时受的伤,真是令我十分震惊和担忧。

为了使自己的孩子免遭同样的伤害,他严格地管束小威特,基本上不允许他和别的孩子一起玩。但是很多人告诉他,如果小孩子不和同龄的孩子一起游戏,就会越来越孤僻,长大不能融入社会。

一开始他听取了这个意见,给小威特精心挑选了两个玩伴,可是一段时间后,老威特发现情况不佳,经历了事实的检验,他肯定地写下了他的告诫:

大人认为小孩都喜欢群体游乐的想法是错误的,孩子不一定喜欢和伙伴在一起。其实大人如果能很好地和孩子玩,孩子同样会感到很高兴。而且和父母一块玩总是有益无害的。孩子们犯了错可以随时得到纠正,而不会向更坏的方向发展。
但让孩子们一起玩,哪怕是好孩子也会出现问题,遇到一个坏孩子在里面就更糟糕了,如果好孩子能够影响坏孩子使其变好当然是好事,但事实是坏孩子迅速地把坏习惯传染给了好孩子。 因为大多数好习惯的培养需要努力的自我控制,而坏习惯却只需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所以,仅仅是孩子聚在一起并不利于孩子们成长,这种现象在学生成绩和品质较差的学校里特别严重。

老威特一直坚持禁止小威特和同伴玩。

另一个就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著名的大学问家孟子的母亲,她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其实传达了她和老威特非常相似的理念:不让成长中的孩子遭遇不良的人和环境,哪怕是多次搬家。可见其做法比老威特更彻底和坚决。

孟母三迁的故事,大家太熟悉了,不再赘述。

当今的世界,越来越趋于全球一体化,对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提出了空前的要求。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和幸福人生,人际关系是摆在每一个人面前必须过关的考题。那么老威特和孟母的思想是不是过时了?

要回答这个问题,你需要更深入地了解老威特和孟母的教育细节。他们一个培育出了旷世天才,一个培育出了学问圣贤,却都不是为人处世上的低能儿。篇幅有限我只能日后与大家慢慢探讨。

但是有一点,我们身处的现实环境已经摆在这里:

手机、电脑、网络,很多孩子已经沉迷其中;信息得到非常迅速、各种信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周围的人不再似我们小时候那么单纯;社会的黑暗面,比如人贩子猖獗,陷阱遍布;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激烈……

这些情况其实并不太允许我们放手让年龄较小的孩子仅和同伴在一起。你想想,你辛辛苦苦不看手机、电脑、电视培养出来的同样不看手机、电脑、电视的好孩子,一旦看到同伴手机上那么多精彩稀奇的玩意,能保证不动心?

小孩子的认识能力、自制能力等等都是非常有限的,在这一点上,老威特的思想可谓是一点都不过时。

但是,也真的不要让孩子在封闭的环境里成长,我相信过于单一的人际交流和人际环境对孩子同样不利,

为适应时代变化,我们可以既吸收老威特和孟母的思想,又灵活变通:

在孩子上初中之前,虽然严禁他们单独和别的孩子玩,但是父母或家长却经常制造机会带着、看着他们和其他孩子一起交往。

简单地说,就是严禁“单独”,但并不禁止与同伴的交往,相反,还要多制造机会让他们接触其他孩子、其他人,接触社会。

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可以避免小孩遭遇危险和受到坏影响,还能有机会及时发现孩子人际交往能力上的不足,手把手地教会他们与人相处的知识和技能。这利于孩子了解人性、了解自己、了解他人,为将来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事实上,中国孩子是很缺这一课的。但是这带来很大的危险,你看无论多么优秀的孩子,只要遇到一个人渣就前途尽毁,甚至搭上性命的不在少数。例如中科院硕士谢雕被同窗刺死案、江歌案、幼师被前男友捅死案、以及现在大家非常关注的校园霸凌等。

这些惨痛的教训,告诉我们真的不要让孩子只关注学业,及早让孩子得到正确的引导,培养与人交往的技能,相信这绝对是当今父母们的明智做法。

李玫瑾老师曾说过所有的基本教育应在13岁前完成,这个说法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都曾提及,是有科学依据的。因此,孩子上初中之前严禁他们单独和别的孩子玩,同时完成好该有的教育,一旦孩子上了初中,父母就可以慢慢放手,让孩子开始单独和外界互动。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标签

乖乖儿网-中国母婴行业门户网站

Copyright © 2007-2030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粤ICP备10054560号-6 联系QQ:2170454539  邮箱地址:2170454539@qq.com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