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黄黄瘦瘦不长肉,怎么办?_面色

时间:2020-08-18 10:03来源:搜狐网作者:搜狐母婴点击:

导读:
扫描关注公众号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生活条件这么好,却难得见到几个孩子是脸色红润有光泽的。大多数孩子都顶着一张蜡黄蜡黄的小脸,甚至有的看起来很暗沉。脸色背后透露出孩子健康的什么问题?如何让孩子面色红润有光泽?今天和家长们说说这个问题。

儿科在古代又称“哑科”,因为孩子表达能力弱,生病的时候常常难以正确描述自己的病情,所以“小儿科,则惟以望为主”,望诊是儿科医生必须掌握的技能。

作为家长,我们也要学会基本的望诊方法,以便通过“面色”变化及时发现孩子的健康问题。《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中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意思是说,头部是经络交汇的地方,经络的气血状况能够反映在面色上,如果身体出了问题,面色的改变也能反应脏腑经络的病变。

那么如何通过孩子的“面”读懂孩子的健康信息呢?脸色黄黄的孩子又代表身体有什么问题呢?

孩子脸色的秘密

作为黄皮肤,中国孩子正常的面色应该是色微黄,透红润,有光泽,这是气血调和的表现。如果孩子脸部色泽不对,家长就要警惕可能是气血失和、抵抗力下降、要生病的信号。

“邪本伏于气血之中,随气血流行而不觉,病虽未发,其色先见。”五脏之邪在发病之前,脸上对应的部位就已经开始有颜色的表现了。“青黑为痛,黄赤为热,白为寒”,不同颜色反映了疾病的不同性质。

● 面色赤(红):多是热证,由于血液充盈面部皮肤脉络所致。对孩子来说,最常见的就是积热。同时常伴有大便干结、便秘,或者舌苔很厚、口气很大,这时候再不处理,很快就会生病。

● 面色青:孩子脸色发青,大多是比较严重的情况。气血不畅、经脉阻滞所致,惊风、寒证、痛证、瘀血证多见。

● 面色黑:多是阳气虚衰,水湿不化,气血凝滞所致。如果孩子生病,脸色发黑,那是相当严重的,一定是重症。

● 面色白:气血不足,多见于寒证,虚证,要注意孩子体质偏虚寒,阳气不足,抵抗力不会太强。像是过敏性疾病比较严重的孩子,大多脸色就会比较白。

● 面色黄:中医有五色对应五脏,黄为脾之主色,面色黄黄的孩子,基本都是脾胃比较差的。

赤、青、黑、白、黄五色中,面色黄最为多见。就像文章开头说的,很多孩子都顶着一张蜡黄蜡黄的小脸,这是因为现在十个孩子中,有八个都是脾虚的。尤其是在天气炎热的夏季,阳气外泄、升发浮于肌表,体内一片虚寒,此时更要警惕孩子脾胃虚寒的情况。

如何判断孩子是脾胃虚寒?

脾胃虚寒,是指孩子脾胃阳气虚衰,阴寒内盛所表现的证候。所以,脾胃虚寒的孩子,一方面表现是脾胃虚,一方面表现是寒。

1、脾胃虚的表现

● 脸色黄

脾胃就像滋养孩子生长的土地一样,通过消化吸收食物濡养着身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由于脾属土,在五色中对应的是黄色。脾胃正常孩子的黄是含蓄内敛,有荣润的,如果脾胃出了问题,那么这种“黄”就不含蓄,反而凸显出来,孩子脸色就黄而不润。

● 山根有青筋

《幼幼集成》中指出:“山根,足阳明胃脉之所起。大凡小儿脾胃无伤,则山根之脉不现。”足阳明经简称胃经,起于鼻旁,左右相交于鼻梁上端凹陷处。如果孩子鼻梁山根处有青筋,就表示脾胃受损了,很有可能是脾胃虚寒导致。

● 舌苔厚

观察舌可以了解脾胃的消化情况。正常的孩子,舌面有干湿适中的薄苔,如果舌苔由薄转厚,提示孩子可能积滞加重。脾运化水湿,脾虚会导致水湿代谢障碍,表现为大便粘腻、舌苔厚等症状。

2、寒(阳气不足)的表现

脾虚的孩子如果不调理,时间久了,脾气虚演变成脾阳虚,也就是脾胃虚寒,孩子就会出现阳气不足的表现。阳气是指能量,或者理解为具有温煦、推动作用的气。脾阳主要是指在脾的功能中起到温煦、推动作用的物质。

● 大便溏泄

脾胃虚寒的孩子,阳气不足,脾的运化更差,脾胃功能无法正常运转,会出现大便溏泄,吃点冷东西就拉肚子,或者吃什么拉什么,食物没有怎么消化就拉出来了,拉出来如水一样,中医叫“完谷不化”。

● 畏寒怕冷、手足不温

阳气就像孩子生长发育的“火力”,脾阳虚的孩子,火力不足,身体缺乏热量,就表现出畏寒怕冷,四肢不温,吹空调或者到了冬天更加明显。有的还会有腹痛,喜温喜按,喜欢吃热食。

● 舌质淡胖,苔白腻

虚寒,反映在舌象上,就是舌质淡白,舌苔白腻,而且由于水湿停留,舌体也多是胖大的。

除了上面这些症状,脾胃虚寒的孩子还可能有食欲减退、腹胀、肌肉松软不实、精神不振、性格多沉静内向、容易生病等表现。

改善脾胃虚寒,让孩子面色红润

想要改善孩子脾胃虚寒的状态,首先要调理脾胃,然后要重视补气、温阳、散寒。

● 饮食四大点,日常一定要注意

× 不要吃什么

生冷食品、凉茶冷饮、性味寒凉的食物都尽量少吃,以免加重损伤脾胃之阳气。夏天孩子爱有“上火”的表现,但大多数时候不是真的上火,喝凉茶对孩子的脾阳会造成很大的损害,特别在三伏天,此时阳气最盛,但内脏阳气偏虚,更是不宜摄入生冷寒凉。

孩子在剧烈运动后爱喝冷饮,家长要用合适的方法阻止孩子,养成运动后适当喝红糖姜茶的习惯,以驱寒温阳、开胃健脾,温补气血。

√ 可以吃什么

适合脾胃虚寒孩子吃的食物有很多,平性或者偏温的,或者性温而不燥烈的食物最适合。如猪瘦肉、鸡肉、黄鳝、泥鳅、桃子、南瓜、核桃仁、龙眼肉、枸杞、大枣等。日常可以吃些猪肚、春砂仁温脾健胃。

三伏天吃点羊肉、喝碗羊肉汤也是不错的选择,有助于排出身体中的寒湿之气,温补阳气。另外在饮食中可适当加入辛温之品,如生姜、蒜、葱等,能温中散寒。

√ 要健脾补气

孩子用白术、太子参就是最好的。也可以适当用一些党参、黄芪、大枣、桂圆、五指毛桃、白扁豆等健脾益气的药材煮粥煮汤。

√ 消积食

脾胃虚寒的孩子,是很容易积食的。当孩子积食的时候,不适合补气温阳,以免脾胃高负荷运转再次受到损伤,越补越虚。这个时候应该做的是消积导滞,可以选择鸡内金山楂颗粒调理

● 三个外治法,温补阳气的好帮手

√ 小儿推拿

背部属阳,主一身阳气的督脉从后背的正中通过,足太阳经从督脉的两侧通过。因此,对于脾胃虚寒的孩子,捏脊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仅能振奋阳气,也能健运脾胃,每天可捏脊5-7次。

除了捏脊,日常可以选择补脾经、顺逆时针摩腹、揉足三里、补肾经、推三关等手法。

√ 艾灸

艾叶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散寒祛湿的作用。一般给孩子艾灸,可以从关元、足三里、中脘、气海、神阙等穴位中,选取2~3个,每个穴位5~10分钟,隔日灸1次,灸至孩子局部皮肤微微泛红为宜。

√ 泡脚

俗语讲“寒从脚底生”,平时可以通过给孩子泡脚,达到驱寒的目的。注意泡脚水温不要超过38℃,泡10分钟左右、微微发汗即可,每周1~2次,泡脚后要注意给孩子的脚底做好保暖。想要增加驱寒补阳气的效果,可以用艾叶水来泡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标签

乖乖儿网-中国母婴行业门户网站

Copyright © 2007-2030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0054560号-2 联系QQ:2170454539  邮箱地址:2170454539@qq.com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